江苏省徐州市的初二学生袅袅(化名)痛诉道:“他们不但嘲笑我的长相,还把我的照片传到网上,做成表情包。现在我一去饭堂就会被大家认出来……”袅袅已经遭受网络欺凌近一年时间,身心都受到巨大创伤。
**从线下到线上的欺凌蔓延**
起初,袅袅在课堂上因化淡妆被老师点名批评,引发同学们的哄笑和嘲讽。下课后,她的书本被涂鸦,去洗手间也会被人指指点点。随后,这种欺凌延伸至网络空间,她的QQ被同学们添加好友,通过后迎来各种嘲笑讽刺。
“那段时间,天空都是灰暗的,看不到希望。”袅袅说,同学们在网络上的欺凌让她痛苦不堪,她开始厌食、抑郁,成绩直线下降。然而,父母和老师却认为这些只是成绩下降的借口,对她的责备越来越多。
**校园网络欺凌的隐秘性与危害性**
天津市蓟州区侯家营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班主任李雪表示,校园网络欺凌更加隐蔽,这种非直接暴力的影响往往更容易被忽视,但造成的伤害不容小觑。现在许多小学生都有手机和社交平台,有些人会在平台上吐槽或贬低其他学生,将同学的照片做成表情包,传播不良言论。
多名受访专家指出,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社交模式的创新,网络欺凌逐步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。由于网络欺凌脱离了学校和家庭的视线,青少年无论是欺凌他人还是被他人欺凌,都难以掌握边界和分寸,往往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。而网络欺凌行为如果达到一定程度,就会演变为网络暴力,如曝光他人隐私、进行网络恐吓、超限度的语言攻击等。
**熟人传播,伤害更大**
记者采访发现,绝大多数的校园网络欺凌起初都源自线下矛盾,网络成为报复或威胁对方的手段。袅袅被欺凌的经历便是如此。她因化淡妆被嘲笑,书本被涂鸦,去洗手间也会被人指指点点。后来,这种欺凌延伸至网络空间,只要她在群里说话,原本活跃的气氛便瞬间降至冰点;只要她在某同学的朋友圈里点赞或评论,马上就会有多条评论出来冷嘲热讽。
**维权困难,心理干预刻不容缓**
在某贴吧的“反校园暴力吧”里,有不少学生回忆了自己被网络欺凌的经历,也有人自发建立了一些反校园暴力的公益社群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表示,网络欺凌的维权比较复杂,通常超出了未成年人的能力范围。未成年人实施校园网络欺凌是否违法?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学研究会会长佟丽华认为,答案是肯定的,但我国法律对刑事责任年龄要求较高,因此需要一个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制度跟上。
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皮艺军建议,如果不幸遭受网络欺凌,且对心理产生了不好的影响,应该立即进行心理治疗。他建议,对被欺凌者进行追踪式访谈,提供心理抚慰的社会团体和志愿者能够积极介入。
**平台加大审核力度,及时删除相关信息**
记者采访发现,绝大多数校园网络欺凌都是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传播的。王四新认为,平台要有完整的管理体系,在源头上、在实名制上抓实抓细,在内容动态管理方面要加强技术审核和人工审核,随时关注网上关于校园欺凌的动态,遇有意外情况随时采取行动。
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,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,让大家有更强的辨别能力、更强的信息识别和处理能力,才有可能从整体上减少网络欺凌。
**防止校园网络欺凌的关键在于有专业的人**
佟丽华表示,基层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,聘请专业的社会组织来协助相关工作。她建议,每个学校都有条件设立儿童保护专员,因为学校都有处理学生工作的老师,例如德育处或教育处,应该把他们发展成为学生保护专员。
校园网络欺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,需要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和平台共同努力,共同营造一个健康、和谐的校园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