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篇题为《搜索引擎百度已死》的文章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,其核心争议在于“带有公众属性的搜索引擎是否可以优先推荐自家产品”。百度、媒体和网民各执一词,引发了一场关于搜索引擎社会责任和担当的讨论。
### 百度搜索引争议:流量引向自家产品
文章指出,百度搜索结果中,一半以上的内容指向自家产品,尤其是自媒体平台“百家号”。这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共鸣。有人认为,百度虽然有权选择性地推荐内容,但用户也会考虑是否继续使用百度搜索。媒体人也反映,自己的文章被百家号转发后,搜索结果中只有百家号内容,而自己网站无法享受流量红利。
### 百度回应:问心无愧,百家号占比小于10%
面对争议,百度回应称,百家号是提升百度APP内容生态体验的重要举措,目前在百度搜索结果中,百家号内容全站占比小于10%。百度副总裁沈抖表示,“问心无愧”,并解释称,移动互联网时代,很多内容被封锁在APP内,因此推出百家号、百度智能小程序,希望扭转这一局面。
### 百度“圈地”转型:从“新闻”到“资讯”
文章指出,百度对搜索引擎进行了微调,直接把网址盖起来,资讯的搜索结果中不再包含网页地址,而是采用媒体的名称代替。这意味着,网民无法直接分辨出搜索结果来源于哪个网站。同时,百度将“百度新闻”栏目改为“百度资讯”,搜索结果也发生了重大变化,由原来的以门户、传统媒体为主的呈现结果,变成了以百家号为主的结果。
### 百度转型引发争议:公益性与服务性如何平衡?
文章指出,百度构建内容平台的转型与此次争议密切相关。2016年,百度启动百家号;2018年,百度搜索中“百度新闻”栏目改为“百度资讯”。一些自媒体评价称,百度将百家号的权重提高到与传统媒体一样的地位,百家号将迅速成长,很可能成为第一大自媒体平台。
### 专家观点:搜索引擎应把公益性与服务型放在首位
文章采访了业内专家,他们认为,搜索引擎应把公益性与服务型放在首位,提供客观、公正、权威的搜索结果,不得损害国家利益、公共利益,以及公民、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。
### 总结:
百度搜索的争议引发了人们对搜索引擎社会责任和担当的思考。作为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,搜索引擎应更加注重公益性和服务性,为用户提供客观、公正、权威的信息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