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618”购物节这场全民狂欢中,消费者们纷纷开启“剁手”模式,然而,在这热闹的背后,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环保问题——过度包装。近日,北京晚报记者对网购领域的包装浪费现象进行了深入调查,发现从外卖、蔬果到咖啡,过度包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。
**外卖包装:奢华背后是浪费**
“如果你吃过和府捞面的外卖,就知道那个包装简直是浮夸。”白领小杨对和府捞面的外卖包装印象深刻。一个大的保温袋,面条一个塑料碗、汤一个塑料碗、小吃一个塑料盒,餐具也是单独放在印着“文房四宝”的塑料包装里。这样的包装让餐品看起来很“高大上”,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浪费。
自由职业者小许也感受到了过度包装的困扰。他经常在家点曼玲粥店的外卖,一份粥加两份蒸品或者炸物,送来的时候,即使一个纸盒里能装两份蒸饺,商家也一定是分开两盒装。如果是两个人一起吃,最后扔垃圾的时候光纸盒子就能摞快20厘米高。
**蔬果包装:精致背后是资源浪费**
曾女士是一位企业人事专员,她曾在“天天果园”App上购买水果,发现其包装过度。每种水果都有个盒子,外面还要再配一个大的纸箱子,非常精致。但她认为这种包装方式不够环保,建议重复使用,但客服并没有采纳。
记者在该App上花费69.8元购买了奇异果与香蕉,到货后发现,包装的确有过度之嫌:共使用到了35×26×24厘米的纸箱1个、31×28×8厘米的纸盒1个、26×18×9厘米的纸盒1个、空气袋子14节、35×25厘米的防撞气泡膜2个、10×8厘米的泡沫网袋6个(包裹单个奇异果)、27×9厘米的塑料袋6个(包裹单根香蕉)。
**咖啡包装:美观背后是资源浪费**
中关村某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小畅对咖啡店的包装情况比较了解。她表示,连咖啡的包装很好看也很结实,送来都舍不得扔。但后来因为喝得太频繁,办公室没那么多地方放,就直接扔了。
**平台:鼓励环保、减量包装**
对于过度包装问题,美团外卖会在商家后台推送环保倡议信,提倡适度包装;与环保有关的时间节点,也会在公共场所进行倡导。饿了么则表示,针对现有平台商户,在营业资质、食安等基础要求之上,对“蓝色星球商户”的外卖包装、送餐袋、随餐一次性餐具及餐具外包装及其后端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。
**专家:包装减量需各方各尽其责**
北京设计学会副秘书长邱冀重表示,过度包装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来解决。北京市包装技术协会会长李景华表示,政府要推进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制定,行业协会来帮助实施、助力落地,平台要参与倡导包装减量,各尽所能、各尽其责。